第157(第2/3页)
章节报错
&esp;&esp;“当时沈公喜欢那少年,几乎要比他家公子还多得多,总说他特别像年轻时候的他。”
&esp;&esp;秦陌彷佛听得津津有味,心里冷不丁想,沈珉也确实不讨人喜欢,他比起他老子差多了。
&esp;&esp;“后来那少年年纪轻轻中了举人,沈公调任山东时,还特地给他写了举荐信,赠了财帛给他入京赶考。”
&esp;&esp;秦陌问道:“他考上了吗?”
&esp;&esp;管事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当年春闱还没放榜,我也调离了杭州,去了皖北,几十年没再回来,不知之后的事情了。”
&esp;&esp;秦陌颔首,随口问道:“那少年,叫什么名字?”
&esp;&esp;管事蹙起了眉稍,“名字还真记不清了,就记得沈公,很喜欢喊他小白。”
&esp;&esp;--
&esp;&esp;为了表达尊敬,秦陌特意点了几坛子上等的好酒上桌。
&esp;&esp;然没探听出什么端倪,倒是把人给喝醉了。
&esp;&esp;秦陌见管事趴在桌前打起了瞌睡,只好扶起他下楼,准备把他送回去。
&esp;&esp;管事整个人成了一滩烂泥,摇摇晃晃,在转角的露台险些摔了下,趴到了栏杆上。
&esp;&esp;秦陌伸手上前掺他,一阵风吹过,楼外传来了热闹的熙熙攘攘人声。
&esp;&esp;西湖陷入了如墨的夜色之中,湖边摆满了绚烂多彩的花灯,远远望去,一列列纵横往下,就似是给西子美人,披上了一条女儿的彩色巾帛。
&esp;&esp;秦陌不由抬头朝着湖边望去,第一眼,却直接落在了湖面上漂泊的一条小船上。
&esp;&esp;船上有一道熟悉的俏丽身影,一下便将他灼灼的视线扑捉了去。
&esp;&esp;他看见兰殊正同一名男子面对着面坐在了船上,那男子低头捯饬了许久,而后举起了一盏花灯,放到了她的眼前。
&esp;&esp;那花灯精致迷人,随着灯罩上的图纹,散发着七彩霓光。
&esp;&esp;她的眉眼冒出了笑意,正要接过那灯,未及,却有一阵风扑过船尾。
&esp;&esp;她的身影摇晃了瞬,转而,男子及时掺住了她的手,两人静置地对望了片刻。
&esp;&esp;秦陌的眸眼一滞,双手紧握,一时间站在了露台上,变得寸步难移。
&esp;&esp;第105章 第 105 章
&esp;&esp;湖边的华灯高悬, 映在水中,犹如金光碧影。
&esp;&esp;一叶扁舟缓缓划过,涟漪搅碎着水中的绚烂灯火。
&esp;&esp;兰殊从来不知邵师兄会做花灯, 还做的如此美轮美奂,直夸他手巧。
&esp;&esp;“你什么时候学会的?”
&esp;&esp;邵文祁笑了笑,“六七岁的时候就会了, 那时我年岁小, 对亲情仍有比较高的渴望, 见母亲喜欢花灯,就想讨她欢喜,特意找街上卖灯的老伯学的。”
&esp;&esp;兰殊慨叹道:“师兄这么小就有如此孝心,我还小的时候,只会依赖父母。”
&esp;&esp;邵文祁仍保持着笑容,其间却透出了一抹苦涩, “但她并不喜欢,还摔碎了它, 罚我跪了祠堂,斥责我不好好学习经商赋论, 尽学这种无用的东西。”
&esp;&esp;兰殊眼底划过了一丝怜悯, 不由想起自己曾在药材铺子门口同邵夫人有过一面之缘, 看她同师兄的相处方式, 的确不是什么母慈子孝的模样。
&esp;&esp;邵文祁留意到了她目光中显露出的同情,顺着这个话题续道:“我小时候书读得其实不错,私塾先生曾同家中提议让我走仕途, 但母亲激烈反对, 绝不允许我进大周朝堂,她只想我从商。后来, 我以为母亲喜欢钱,就努力挣了很多很多钱给她。”
&esp;&esp;“随着我的生意越做越大,家中越来越富裕,一大家子人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再不用单靠镖局过日,都以我为荣。母亲也总说她很欣慰,但我始终看不见她的笑容。”
&esp;&esp;“我好像永远都不知道她到底想要什么。”邵文祁的目光飘向了远方,对着那镜花水月失了会神,苦笑道,“后来,我也不强求了。”
&esp;&esp;一个素日温文尔雅的成功男子,忽而卸下心防,聊起自己少时缺乏母爱,任哪个姑娘听了,都会忍不住在心底生出怜惜与柔软来。
&esp;&esp;兰殊亦不例外。
&esp;&esp;她默然了片刻,捧起那盏他亲手做的七彩花灯,诚挚宽慰道:“我觉得它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