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第3/4页)
章节报错
故,倭人接下来表现的十分殷勤,他们将王文佐的船队引领到了一个沙洲旁,当天下午,就送来了不少新鲜蔬菜、鱼、鸡蛋和酒,傍晚还在沙洲上搭了一个竹棚子,送来了二十个年轻女子,这倒是让船上的唐人水手士兵们乐开了花。
“府君,你觉得多长时间倭人会让我们进入国都?”崔弘度放下酒杯,倭人送来的米酒味道非常的淡,让崔弘度觉得有点下不了口。
“现在还不知道!”王文佐笑了笑:“不过在这里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这里没什么不好?”崔弘度笑了起来:“我看这里还不如筑紫呢,至少那儿还有个行宫!”
“桑丘,你去把曹僧奴叫来!”王文佐吩咐了一声,对崔弘度道:“弘度,你忘记了刚刚你说啥呢?这难波津可是倭人的广运潭!难道不是大有可为之地?”
“难道您想在这里和倭人做生意?”崔弘度问道。
“当然,要不然我先前干嘛那么大方?人人都送一份见面礼?我身为大唐使臣,难道还怕一个倭人小吏为难我不成?”
“不错!正是如此!”崔弘度此时也明白了过来,这难波津是倭人的第一大港口,能在这里混饭吃的肯定是消息灵通之辈,王文佐先前送出去的上等瓷器,茶叶丝绸都是倭人贵族喜欢的物品,这种事情短则日,长则半个月,就会传遍倭人都城,不怕没人来抢购。
商站
“不错!正是如此!”崔弘度此时也明白了过来,这难波津是倭人的第一大港口,能在这里混饭吃的肯定是消息灵通之辈,王文佐先前送出去的上等瓷器,茶叶丝绸都是倭人贵族喜欢的物品,这种事情短则日,长则半个月,就会传遍倭人都城,不怕没人来抢购。
“明公,您叫我来?”曹僧奴在船舱门口屈膝行礼。
“僧奴你来了,快进来说话!”王文佐指了指自己左手边:“对了,你觉得难波津这个地方如何?”
“难波津?明公的意思是?”曹僧奴露出了迷惑的神色,显然他还不是太明白王文佐具体问的是哪个方面。王文佐见状笑道:“也怪我没说清楚!我的意思是,假如在难波津建一个商站,与倭人进行贸易,你觉得如何?”
“难波津建一个商站与倭人贸易?”曹僧奴惊喜的张大了嘴:“若是如此的话,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不过倭人会答应吗?”
“倭人答应不答应先放一边!说说看你为何觉得在难波津作为商站会很好?”
“明公,小人以为这难波津就是倭人的扬州!”
“扬州?为何这么说?”王文佐与崔弘度交换了一下眼色,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一丝惊诧,虽然唐代的经济重心还在北方,但若论商品经济却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即天下城市商贸繁荣,扬州第一、益州第二,而非长安和洛阳,曹僧奴拿难波津与扬州相比,可以说与王文佐不谋而合了。
“明公,小人失礼了!”曹僧奴向王文佐告了声罪,拿过王文佐面前的水杯,伸出指头沾了水在桌面上便画了起来:“自古以来,若要商贸繁盛之地,首先要人口繁盛,有人材有财;其次又要交通便捷,最好邻近江河湖海,便于舟楫,尤其是江河交汇、江河入海、湖泊临江之地。扬州便是如此,首先江南富庶,物产丰饶、人口繁盛,其次长江运河交汇于此地,南北货物交汇于此地,而且海外商贾也能从逆流长江而至。这难波津也是如此,首先江海交汇,交通便捷,其次临近倭人国都,肯定人口繁盛。”
“不错!不够还少说了一样!”王文佐笑道。
“还行明公示下!”曹僧奴忙道。
“先前听定惠、守君大石他们所言:倭人的祖先最早到来便是在一个奈良的盆地之中,后来随着倭人实力渐强,便四出兵马攻伐开拓,分封子弟以为藩属,但都城还是在奈良,这奈良如同倭人的关中一般,而现在的关中一日也离不开的是什么?”
“漕运?”曹僧奴问道。
“不错,就是漕运!”王文佐笑道:“既然这奈良盆地是倭人的根本之地,那么他们的贵人肯定聚居于此地,四方领地的租税贡赋也要汇集于此地,陆路翻山越岭耗费太多,水路就是最方便的。你们想想,长安那些漕船回去的时候都装了些什么?现在你还担心倭人不会答应你在难波津修建商站了吗?”
“小人明白了!”经由王文佐这番点拨,曹僧奴终于明白了过来。与近现代城市不同的是,古代绝大多数城市是纯粹消费性的,城市对农村只是单纯的榨取和寄生的关系,城市以租税、贡赋等形式从农村榨取了大量剩余产品,而除了极少数高端手工业品和本地无法出产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盐、香料)之外,什么都不会回馈给农村。而且越是重要的城市比如首都越是如此,比较极端的例子比如中国古代的长安、洛阳、汴梁、北京,西方古代的罗马等,在这些城市里大部分居民都是为一小撮顶级统治阶级服务的,并不做任何生产性劳动。当时日本的首都飞鸟京虽然不会到上面几座城市那种地步,但肯定也会有大批外来贡赋租税来供养都城周围的非生产性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