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华国人看这人的眼神十分不善。

r国民众无辜,被残害的那么多的华国民众就不无辜了吗?

r国的合作,华国并非没有与他们谈,是他们自己不答应华国提出的要求。

那头不肯答应要求,这边却试图在其他国家记者面前逼迫孟同志。

孟同志若是不答应,就要多一个冷血无情,置他国民众生命于不顾的标签;若是答应,事后他们就会说,孟同志都答应了,你们凭什么还拒绝我们的合作。

果然不愧是r国人,简直就是无耻至极!

在场的华国人暗暗咬牙,尤其是志愿者们,年轻气盛,恨不得上前把人揍一顿,可惜,有其他国家的记者在,他们不能轻举妄动。

大家担忧地看向孟同志。

孟秋掀起眼皮,看了看提问的人,目光在他的脸上停了一秒。

“首先,我是一名华国人。”

“其次,华国有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说罢,孟秋不再看他,转身,在工作人员的保护下,扬长而去。

孟秋的回答第二天便上报了。

国内一片叫好。

“没错,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r国地震频发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凭什么我们研究出来的东西就要给你们用?”

“当初在咱们这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现在叫无辜?无辜你大爷!”

“听说咱们不是没跟他们谈,咱们只是要求他们将当初逃脱处罚的战犯公开审判,他们不愿意!”

国内的人更加气愤了。

“我去,这帮狗日的,就应该把他们震死!”

国际上的评价则是两级分化。

有了解历史的,觉得孟女士那么说,能理解,毕竟两国有仇啊,你r国当初杀了人家那么多人,人家现在不想和你分享技术不是也正常吗?

更多的人却觉得孟女士太冷漠了,和他们以为的形象不一样,能研制出这样装置的人,不应该是那种大爱、无私的人吗?

r国有备而来,在国际上新闻发酵时,放出了大量本国民众遭受地震的惨痛照片,照片上的r国民众是那么的可怜无助。

偏向r国的人就更多了。

r国说得有道理啊,政府层面的事,跟普通民众无关啊,孟女士这样,这不是见死不救吗?

国内的一些人看到国外报纸上的报道,气得倒仰,这些人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慷他人之慨!

孟秋却感觉良好,骂就骂呗,连金钱都有人骂铜臭味,更何况她呢?

比起被骂几句,她更不想让r国占便宜。

三天研讨会结束,因交流得愉快,有些专家延长了在华国的时间。

哈里森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东道主,今天孟秋带他们出来游玩,一边走一边给他们介绍。

路上,哈里森再次向孟秋发出邀请:“孟,你真的不再考虑考虑吗?”

他邀请孟秋去国理工大学任教。

“国理工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那里拥有雄厚的资源,一流的人才,广阔的平台,孟,以你的能力,更适合那里。”

孟秋笑道:“我知道国理工大学很好,但是,我更喜欢这里。”

哈里森叹气:“你们华国人总是对自己的国家有着别样的情感。”

他没有再劝,他的学生西奥多却忍不住道:“孟女士,您应该去,留在这里是对您的一种浪费,去了理工大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您的才能……”

他叭叭叭叭说了一大串,比他的老师还真情实感。

燕同春三人警惕地看着他,原来是想劝老师去国。

西奥多是真心的,比宝石还真,可惜这位孟女士是如此的固执。

西奥多满脸的遗憾。

哈里森笑道:“西奥多是太喜欢你。”

孟秋道:“谢谢他的好意。”

哈里森道:“如果有机会,期待你来理工大学交流。”

孟秋点头应下了,去不去两说。

她倒是想送别人去,他们的确没有夸大,国理工大学确实是世界顶尖学府,要是可以的话,能送一批学生过去交流学习就好了。

她眼珠子转了转,和哈里森聊起这事,哈里森玩笑道:“我们的学生若是送过来,你会全部教给他们吗?”

孟秋真诚道:“如果是我的学生,当然会。”

前提是她的学生,至于其他国家的学生,教可以教,毫无保留不可能。

她还没有那么无私。

说着话,逛完一个景点,几人准备上车,前往下一个地方。

就在走到车边时,许小莹突然一把将孟秋推上了车,反手掏出了枪。

另一辆车,其他保护人员也忙将两名外宾塞进车里。

匆忙中,西奥多的头撞到了车顶,他刚想问为什么,就见周围人纷纷拔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