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被说闲话,他并不介意,不过是损失一点名声而已,要是能少打点仗,他被人说两句怎么了?

当洛城的第一场雪落下时,这件事也差不多传遍了诸国的大街小巷。

这昭太子身上的艳闻是真多,不光跟周王传,连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仙人都能跟他传。

若是别人,百姓们或许会不信,或许会觉得配不上,可是,这是昭太子欸!是创造了许多神迹的昭太子!

这样似仙非仙、人中至尊的圣人和仙人传绯闻,完全合情合理,没有任何不对的地方。

百姓在口口相传的时候忍不住进行添油加醋,说昆仑这位万仙之首的仙君喜好男色与幼童,昭太子不过是因为年纪大了,所以才被这位好色的仙人给厌倦了。

澹台莲州没想到会传成这样。

他跟岑云谏好歹算是君子之交,也知道岑云谏并非这等龌龊下流之辈。况且,这件事的起因还得怪他默许荆玉山去造谣……

假若岑云谏当真追究起来,他才是那个幕后真凶兼罪魁祸首。

昭国境内的仙人澹台莲州都熟悉,他问了江岚与胥菀风,这个荒唐的民间传闻是否会经由他们昆仑弟子之口传到仙君的耳朵里。

胥菀风好不尴尬地说:“我是绝不会去禀告,除却公事,平日里我们并不会去跟仙君禀告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我想,应该没有人会去说吧。”

澹台莲州自我安慰:“这就好。”

要不还是装死吧?不然到时候等岑云谏找他好了,反正他脸皮厚,也或许,等岑云谏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死了呢?

翻过年,离他三十岁又更近了。

哈哈。

不过澹台莲州思来想去,叫岑云谏被污蔑也不好。

好歹他们欢好过一场,就算彼此之间不太体面,对外还是要保持体面的。

是以,澹台莲州决定亲自带头造谣好了。

民间百姓都知道他去过昆仑了,他干脆自己把去昆仑的经历给写出来吧。

当然,不是纪实。

毕竟他在昆仑的时候实在是混得不怎样,不过是个打杂的而已。

这也是在处理繁重政务间隙的一种娱乐了。

澹台莲州工作累了,就拿起笔来写上一两段“昭太子昆仑历险记”,所见所闻是真的,其中的诸多冒险却是假的。

那,他是把昆仑的藏书阁基本上都看完了的人嘛,肚子里面能用的素材可太多了。

写到一半的时候,澹台莲州也会忍不住想:若是将来天下太平了,岑云谏拯救了苍生,那么,还会有第二个凡人像他一样阴差阳错地进入昆仑吗?

围绕着昆仑仙君的传闻越传越离谱,而且,不光是庆国,澹台莲州听说包括周国、幽国在内,好几个国家听说还能这样贿赂仙人,都想要去碰一碰运气。

说不定能瞎猫碰上死耗子呢?

就算不行,也不过是搭进去一两个小美人而已,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是最微不足道的代价了。

甚至没有找洛城买一次军火或是粮食要贵。

关于岑云谏的名声受损,澹台莲州略感愧疚,为此他开始写起了故事。

在故事里,他依然是个没有仙力的凡人。

书里的人既是他,也不是他。故事里的“澹台莲州”与岑云谏没有情爱上的瓜葛,只是因为在剑术上的相互欣赏所以结交作朋友,偶尔练练剑,当他遇见麻烦的时候,岑云谏会来搭救他,而岑云谏遇难,他也想办法救了岑云谏。

岑云谏在他的笔下,被他塑造成了一个光明磊落、一心为公的修者。

他跟在岑云谏身边,见了不少神奇幻术、珍禽异兽,品尝过琼浆玉露,也吃过仙丹妙药,见过很多人所没见过的天地奇景。

这些其实都是他上辈子经历过的,这辈子下山早,并没有再来一次。

澹台莲州原本以为自己都忘了,没想到提起笔来的时候,所有回忆都涌上了心头,而且,当时光过滤了往事以后,他所能回忆起来的,更多是岑云谏的好。

他毫不吝啬地在书中写岑云谏的好话,写他们志气相投,琴瑟和鸣。

澹台莲州觉得自己写得很是不错,写完两章就拿去给黎东先生看。

黎东先生甚感新奇:“仙山原来是这样的吗?老夫还是第一次知道,可有意思,若是有生之年,我也能去见一次就好了。”

澹台莲州道:“那我只见过昆仑与其他几个地方,也没走遍仙界。”

黎东先生想了想,按捺下心头的躁动,随即也更加地敬佩澹台莲州了,感叹道:“老夫不过是从您写的东西里窥探见仙界的一枝半叶,就已经如此引人神往,恨不得抛却凡尘的一切去追寻。而太子您却能够放下这许多,回到人间来,把双脚重新踩回泥里。惭愧啊惭愧。”

澹台莲州宽慰他说:“人之常情而已。您要帮我润色一下吗?”

黎东先生放手道:“老臣无从下笔,太子想怎么就怎样写吧。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