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第2/3页)
章节报错
且都是文言文,每篇都会写十几到几十字不等的批文,同一篇文章,要有两名同考官批阅过,如果两人批语相左,那就得请示主考、副考。
好在八股文这东西,文法结构都限定死了,对于资深科场老将而言,好不好其实一眼就能看出来。
至于策论,这玩意就比较主观了,每个人的观感未必相同。
但事前也考虑到了这个状况,关键在于考生有没有找到重点。
比如第一题讲教化,光空谈道理的为下乘,能提出具体措施的优良。
第二题讲外交政策,能从国家实力、利益角度出发的优良,其余跑偏到宗法道德问题的下乘。
而明算科的卷子批起来更简单,照着标准答案,圈圈点点,几分钟搞定一张,反正答案就一个,看看答案对不对,给一半,过程有几步给一半。
-------------------------------------
“噼里啪啦,放榜啦!”
“恭喜赵老爷荣登金榜!”
六月初四
毛奇龄还在客栈里呼呼大睡,结果窗外就传来真正嘈杂。
他才想起今天是金榜放榜之时,连忙翻身,胡乱穿起衣裳,登着鞋就往外面去。
结果迎头就撞上了报喜的童子,自己同客栈的一位姓赵举子早早花钱派人帮忙盯着,这边就传来消息了
毛奇龄连忙上前问
“有毛奇龄名字吗?”
“这位老爷……好像没,没看到啊。”
毛奇龄心下大慌,带着尚还散乱的衣裳和歪歪扭扭的头巾,奔张榜的夫子庙旁而去。
川陕(上)
夫子庙旁,一堵白墙之上,丈余长的绢帛被拉开,成百上千的士子挤在墙前,叽叽喳喳。
时而有人痛哭流涕,时而有人欢呼大笑。
毛奇龄勉强挤过人群,在墙上诸多名字中寻找自己的痕迹。
足足过去了七八分钟,也没有发现痕迹,直到他一直向前看到尽头。
那皇榜之下的第一个名字
毛奇龄
他是今科会元
“阁下就是毛奇龄毛兄?”
“恭喜恭喜”
纵使狂傲如毛奇龄,面对这般惊喜,也是欣喜若狂
他家资不算丰厚,但出手却是大手大脚,当即在一众士子簇拥下进了酒楼。
-------------------------------------
此番会试,共取贡士五百七十四员,超过了大明往年的最高记录(475),录取率达到十分之一。
其中佼佼者,如毛奇龄、夏完淳、陈贞慧、章瑜等人都名列前茅。
夏完淳等人还好,都在前二十名的范畴,不要小看会试排名,一般情况下,和殿试以后的进士排名,差距不会很大,除非谁惹皇帝不喜欢,否则那种会试前几名,变成倒数的情况很少。
基本也就是上下几名的变动。
朱由榔此时正在武英殿当中,月前,文华殿终于重新修复完成了。
当初洪承畴在皇宫里放火,除了奉天殿被焚外,文华殿、春和宫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
年初的时候,内阁提出补休,但朱由榔考虑到奉天殿实在太大了,而且其职能也不是无法取代,就放在最后重建,先把文华殿这种的确有用的内阁驻地弄起来。
修复完成后,原本合署办公的地方分开来,内阁在文华殿办公,枢密院和大都督府在武英殿办公。
武英殿正殿之内,宽阔的地板上是用十六个分块拼接成的巨大沙盘。
早在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就开始使用沙盘进行军事推演了。
这个沙盘,算是枢密院那帮承旨和工部合作的成果,大致列出川陕、云贵和湖广的地形。
这些地方都是曾经左军、前军从北方向南转战经历的地方,并不生分。
以泥土、砂石和木片搭建起来,非常形象,上面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蓝两色小旗,都是锦衣卫过去两年所获取的信息。
枢密院都承旨李来亨手提长棍,对着沙盘向朱由榔解释道
“高都督(高一功)已至夔州府,与文抚台汇合,川东方面,有前军袁宗第、秦佐明、王光兴、谭文、杨展五部。”
“其中袁宗第、谭文两部聚集在万县以东的夔州府地界,王光兴、杨展、秦佐明则位于石砫宣慰司以东区域。”
而后目光一转,又往南边言道
“刘都督(刘文秀)所部共四个师,白文选、王复臣所部进驻播州(今遵义地区),武大定、赵荣贵驻守滇北。”
“南北两线,合计军士八万五千余众,野炮一百零八门,弹药已经储备四个多月了,打上一年都不成问题,只是山地崎岖,粮食运输比较麻烦。”
朱由榔颔首问道
“枢密院的建议呢?”
“粮食问题,建议